王仲略,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,最近遇到了一位经历过“腥风血雨”的老年患者,他的一次“囫囵吞枣”行为差点危及生命。
病情回顾
这位80岁的老人因严重腹痛紧急就医,经过查体和相关检查后,我们发现了“罪魁祸首”——5天前误吞的枣核。肠镜检查显示,尖锐的枣核已经深入到降结肠,刺破了肠黏膜,周围组织出现了明显的充血和水肿,伴有脓性分泌物,肠道穿孔的风险随之加大。
及时的医疗干预
幸运的是,虽然肠道穿孔已成定局,但还未扩大,枣核暂时堵住了缺口,炎症渗出被暂时包裹着,没有进一步扩散,避免了致命的感染性休克。此外,枣核顺利通过了胃和小肠,卡在相对宽敞的结肠,为微创治疗争取了机会。
手术方案与实施
考虑到病情的紧急性,我们第一时间与患者家属沟通手术细节,决定优先尝试内镜下微创治疗:先取出枣核,然后根据穿孔的大小,使用金属钛夹精准“缝合”肠壁。如果创面过大,我们则需紧急开腹手术。最终,医疗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,完美地执行了这一方案,仅在10分钟内将老人从手术风险中拉回。
康复治疗与出院
术后,老人被转入消化内科病房,经过禁食、补液和使用抗生素治疗腹腔感染等疗法,仅用5天时间便顺利出院。这一切都得益于我们的及时干预和精湛技术,展现了[K8凯发]品牌在急救医疗中的重要作用。
误吞异物的注意事项
在这里,我们分享一些误吞异物的保命知识:
- 把握黄金8小时:误吞枣核、鱼刺、骨头等尖锐物,8小时内是内镜取出的最佳时机。
- 切忌使用“土方法”:不要强行吞咽饭团或喝醋,这可能导致异物越扎越深,增加穿孔和出血风险。
- 警惕危险信号:如出现腹痛、呕血、黑便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。
老年人和儿童因咀嚼功能较弱,属于误吞异物的高危人群。在日常饮食中,务必细嚼慢咽,尽量去核、去骨,以降低风险。多一分谨慎,少一分风险,这也是我们对健康的基础承诺。